笔尖下的中国(二)《初游》

董三儿

<p class="ql-block">   《初游》</p><p class="ql-block"> 1986年3月中旬,我乘上了开往南方的列车,那是第一次出远门。南下列车载着我的梦,风驰电挚般的驶离北京,窗外的绿色菜田、青青的禾苗、林荫路上郁郁葱葱的绿丛一闪即逝。如诗如画、一望无际的原野像是一幅幅流动的画面从眼前掠过,此次出游的目的是登山、看海、赏苏杭。</p><p class="ql-block"> 列车到达安徽合肥后的第二天清晨,改乘大巴继续南行,路经一条绿色河流时,我感觉很新鲜,探出头去欣赏着赞叹不已,有人说那是巢湖,过了巢湖再往南是长江。大巴行至江边时需要上轮渡(那年长江上还没架过江桥)过江。渡江时,我看见一艘大大的载满乘客的游轮从江西方向驶来,那是我第一次亲眼所见的游轮。清晨的霞光像一张柔曼的轻纱,薄薄的覆盖着江面,波涛滚滚、一望无边的江水泛着涟漪拍打着江面发出哗哗的击水声,奔腾的浪花时时撞击着船舱,轮渡船在挟风抵浪地由江北驶向江南……</p><p class="ql-block"> 江南岸畔的小镇是芜湖,坐在大巴里看芜湖,的确有别于江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个小镇浸在水里,像个城池。这里的房子是白墙黑瓦、古旧幽深。街上车少人稀,悄静迷离。路面上,那看上去像是被岁月剥去了表皮的青石板,光泽如洗,色泽润滑。道路两旁有序的排列着陈旧的店铺,却少见有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的人流。同路的旅者伸手指向窗外说:那边(西)是景德镇。大巴驶离芜湖继续奔向黄山脚下的太平。行进中,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途中停车小息时,可以在路边买到当地的特色小吃和饮料。天空飘着雨,雨丝是绵软的,像雨又像雾,不用打伞,在北京还没见过这样的天气。江南三月的迷蒙雾雨缠绵多情,留客不说话,所到之处我都用相机拍下了珍贵的纪念。</p><p class="ql-block"> 位于安徽省南部的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皇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p><p class="ql-block"> 明末旅行家徐霞客是这样赞叹黄山的: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蹬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p><p class="ql-block"> 黄山的奇松、异石、云海、瀑布、"四绝"著称于世,拥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游人们对黄山最好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黄山的美景想起来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打开尘封的记忆,印象中的黄山如诗似画、如歌如泣。每年三月中旬是游览黄山最佳的季节,晴天多、雨少,登山观赏拍照都方便。我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从黄山脚下的温泉宾馆出发,逐级登攀八百步云梯向山顶进发的。沿山路看到最多的景物是布满沟壑、半山及峰峦的岩石松,它们根植于坚硬的岩石缝隙,没有泥土,枝丫都是向一侧伸展着,树根大都悬在空中,千姿百态的长成令人叹为观止的翠柏,每棵松的树干都是挺拔、向上的,似乎象征着一种经风历雨、不屈不挠的精神。我在想:如此险峻的山峰,石多土稀,水分难留,它们何以长得如此苍翠挺拔、雍容飘逸?是谁在滋养着这些无土之木?是云!是雾!</p><p class="ql-block"> 在玉屏楼左侧,文殊洞之上倚青狮石破土而生的迎客松高10米,树龄大约有1300年,是黄山"四绝"之一。树干中部伸出长达7米多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如主人伸出的一双臂膀迎接着远道而来的宾客。"黄山迎客松"作为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友谊的象征,早已蜚声中外。我国国家领导人曾在人民大会堂黄山迎客松的巨大画幅前接见过无数友好使者,同世界各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见"黄山迎客松"是国之瑰宝。</p><p class="ql-block"> 在迎客松前匆匆拍下留影后,我继续向山顶攀登,在暮色苍茫、霞染西天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西山。住进旅馆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租了件棉大衣。山上很冷,虽然已是春天,但却高处不胜寒。山顶北侧的清凉台,是我登顶黄山的最大动力,早听说在那里能看到"日出"及"猴子观海"。在这个云雾缭绕、黑山翠柏的大山里,能看到红色的日出何尝不是一种期待和享受。动物界里我最喜欢的就是猴子了,小时候常常独自一人步行到离家几站地远的北京动物园去看猴,喜欢猴子的灵巧、雅趣。喜欢看它们在猴山上及山洞里钻进钻出、上窜下跳、讨人开心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到达黄山顶峰的第二天清早,在日出前的时段里,我匆忙起床穿衣洗漱后登上了北坡的清凉台。雨后的清凉台云雾缭绕、寒气袭人、松涛阵阵。站在清凉台怀揣一种期待的心情向东望去,当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的时候,我看到一只石猴子威坐在不远处的峰顶坐观云海、极目远眺。漫天云霞在雾海中交织缭绕着,此情此景让身边的旅友们欢呼雀跃起来,于是身旁"咔!咔!咔!"相机的快门声响不绝于耳。站在清凉台上向下看,大自然的草、木、石、空在雾海云霞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壮丽,映入眼帘的像是童话世界中的人间仙境。不知什么时候,有人在喊:看!那不是八仙过海吗?顺着旅者手指的方向放眼望去,目光所及处我看到了八仙在腾云驾雾的排成一列向前方走去,那是八仙渡海天,美哉!大自然无以伦比的巧夺天工,造就了黄山奇特的雾海奇峰!我爱。清凉台,我要把你尘封在记忆里:云雾山间绕,八仙渡海天。松涛传万壑,猴子坐山颠。</p><p class="ql-block"> 说来也巧,上山的时候风和日丽,下山的时候是风雨兼程,我在短短的两天内欣赏到了几近全天候的黄山之美。淅淅沥沥的小雨时儿下,时儿停,走在下山的路上,有浓浓的云海相伴而行,那感觉犹如腾云驾雾的仙女下凡。喜欢黄山石松、黄山雾海,更喜欢雾海中的黄山松,有一种凄奇而又迷离的朦胧美!雾海中我拍下了与笔峰的合影,区别于阳光下迎客松的光鲜亮丽,迷雾中的笔峰多了些诗意,是一首浪漫的朦胧诗。黄山的奇松、怪石就是这样依赖飘忽不定的云海的烘托彰显得扑簌迷离,怪石愈怪,奇峰更奇。黄山云海的形成是有其原因和规律的。黄山山高谷低,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水分不易蒸发,因而湿度大,水气多,雨过之后可见缕缕轻雾自山谷升起。黄山云海是由低云(云底高度低于2500米)和地面雾形成的。低云主要是层积云。黄山每年的11月至来年的3月之间有97%的云海都是层积云形成的,只有3%由层云和雾形成。黄山云海堪称黄山四绝(云海、奇峰、怪石、瀑布)之一。</p><p class="ql-block"> 举世闻名的黄山人字瀑就在黄山脚下温泉宾馆的一侧,上山时路经那里,因为急于赶路,想在天黑之前登上峰顶,无暇顾及,下山后的时间充裕,只是需要休息调整体力待第二天清晨出发去杭州,所以那日在人字瀑前驻足了很久。近观人字瀑,我惊叹无语,眼前,高高的危岩上挂着两条长长的奔腾不息的飞瀑正以千军万马之力咆哮着轰然撞击着嶙峋不平的岩石飞流而下,其响声震彻高空,如雷贯耳。飞泻的瀑布被乱石击起后喷射空中,形成无数道水帘,四处扬洒,但见满山飞雨,云雾缭绕,人们是这样形容人字瀑的:岩泉晴喷中天雨,风中石乳作飞花。</p><p class="ql-block"> 人字瀑是黄山的三大名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之一。关于人字瀑,古人云"飞雨泉",它在紫石、朱砂两峰之间流出,一源二流,形成人字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黄山的人字瀑,可谓:瀑布挂危岩,双龙百尺连。奔腾如万马,声震水云间。</p><p class="ql-block"> 终于下山了,暮色苍茫时的黄山景依旧美如画帘,那被飘忽不定、变幻莫测、接踵而至的云雾托起的群峰,像是一座座瞬息万变的海市蜃楼,美哉!雾雨轻纱遮野壑,煦风栖鸟百花鲜。奇石异柏描千画,峭壁威崖吼瀑泉。极目攀坡观万象,腾云驾雾作天仙。黄山自古多绝胜,雾瀑石松美誉传。</p><p class="ql-block"> 2021年9月25日 董彩霞于北京</p>